从外部依赖到内生驱动:打造企业AI内训师团队

建立组织内部AI能力传导机制,实现标准化复制与持续赋能。帮助企业打造具备“讲授能力 + AI应用能力 + 业务洞察力”的AI教练团队。

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一、公司说“要全面拥抱AI”,那我们HR该怎么做?
老板一句话:“要让AI在全公司落地”,但你发现:
  • 工具课开了,但员工不会用 → 学过就忘
  • 部门需求五花八门 → 培训难以适配
  • 外部老师太贵 → 成本高、不及时、不懂我业务
于是你开始问自己:
AI转型不是“学个工具”,而是组织能力建设问题
HR不是工具管理员,而是企业“AI学习型组织”的建设者

二、那破题的切口是什么?——“内训师”而不是“课程”

你不可能靠讲几次课,解决全员AI能力问题。那怎么办?
  • 是不是要在每个业务部门培养“能讲、能带、能教”的人?
  • 是不是应该让这些人不仅懂工具,还能教别人用、用在业务上?
  • 是不是应该从“外部依赖”变成“内部供给”?
✅ 所以,打造企业自己的“AI内训师团队”,才是你能掌控的AI落地路径。

三、为什么是“AI内训师”?而不是“继续外包课程”?

外包讲师
企业AI内训师
成本高、响应慢、场景不贴合
低成本、快响应、业务场景精准
内容通用、难以复用
内容沉淀、可持续升级
只能“讲”,不能“传”
既能讲、又能带、还能做项目
断点式培训
形成组织“知识中台”
✅ 从“个体能力”变“组织能力”,AI内训师是AI人才复制的“放大器”。

四、到底什么样的人可以做“AI内训师”?我们怎么选人?

选人要选“业务熟 + 愿意教 + 愿意用AI”的人:
角色特征
招募建议
来自业务一线
懂场景才能讲好
对AI有初步好奇
不求精通,愿意钻研
有表达力或带教能力
能讲清楚、带得动人
可分梯度培养:
  • 第一批试点:10人左右,覆盖产品/运营/职能部门
  • 后续分层:普通推广员 → 初级讲师 → 认证AI教练

五、他们需要补什么能力?和业务骨干有啥不同?

能力维度
AI内训师要补的能力
工具应用
掌握AI工具链,能实战
场景拆解
把部门的工作任务流程化,能“教别人怎么用AI提升效率”
提示设计
会写Prompt,能拆需求、定目标、设角色
教学能力
会表达,会演示,有案例、有方法
内容制作
会做PPT/微课/案例包,让知识能复用
Agent共创
会和业务一起做AI原型(流程包/智能体)
✅ 不是专家技术流,而是实战型“赋能者”,让AI成为组织语言。

六、培养完能实现什么效果?是不是“学完就丢了”?

✅ 我们不是培养“学完打卡”,而是打造组织级“AI能力网络”
具体看得见的成果:
层面
可见成果
个体
每人可讲1门AI课,具备3大场景实操能力
部门
建立“本部门AI指南”、“Agent流程包”
组织
内部知识中台、案例库、复用机制

七、做这件事,对公司真正的价值是什么?

价值维度
举例
成本节省
一年可替代至少30次外部讲师,节省超百万元
组织适配度
课程100%来自企业内部真实场景,立刻能用
培训可持续
不依赖供应商,自有讲师团队快速响应
人才发展
给业务骨干一条“技术带教者”的新型晋升路径
知识沉淀
课程包、场景包、流程包变成组织资产

八、怎么培养?有没有路径?

✅ 用“3段式培养路径”构建AI内训师能力闭环:
  1. 基础训练营(2天)
      • 工具熟练度、提示写作、任务拆解、教学设计
  1. 场景共创+实训
      • 带本部门案例来,输出一节可讲课程和一份智能体流程
  1. 认证评估+传播落地
      • 教案+授课演练+AI课包发布,获得认证并在组织内传播落地

九、多少钱?多久能见效?

投入
交付内容
可见成果
¥20万起(示例10人)
全套课程 + 教练陪跑 + 教案认证 + AI工具链 + 组织共创
10位可讲师 + 可复用AI课包 + 可共创场景
✅ 第一批试点 ≈ 2天1晚集中训练 → 可快速在多个业务部门推广复制

🔚 总结

HR推动AI转型,不是靠“工具讲解”,而是靠“内部人教内部人”。
打造一支“讲得清、教得出、带得动”的AI内训师队伍,是构建企业AI能力的根本抓手。
从个体能力到组织能力,AI教练团就是你的知识中台起点。
Loading...